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国家植物园花开两朵

来源:植物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8-04 05: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广州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汇聚了我国南方大多数植物物种;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也具备更优的区位条件和基础优势。 如何体现社会公益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1997年发

广州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汇聚了我国南方大多数植物物种;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也具备更优的区位条件和基础优势。

如何体现社会公益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1997年发布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列入了一种栖息在密林深处、散发腐肉气息的“巨魔芋”。从7月19日起,“盛开的巨魔芋”开始在网络上刷屏,3株巨魔芋陆续在位于北京的国家植物园温室里开花。国家植物园甚至为此开辟了夜场直播,主动吸引观众观测世界首次迁地保育的巨魔芋在人工栽培状态下群体开花。

2022年6月16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规划院组织编制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迁地保护情况调查报告》通过专家评审,其提供的最新数字表明,我国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迁地保护机构134个,野生植物迁地保护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在华南国家植物园园区中心成功培育的报春苣苔,是对珍稀物种进行迁地保护的缩影。开紫花的报春苣苔,对生长环境有着严苛的要求。这种生存于人迹罕至之处的植株曾消失了120年。直到20世纪90年代,3株报春苣苔在广东连州被发现,处于不折不扣的“极度濒危”状态。2002年,华南植物园开始了报春苣苔的迁地保护研究,2003年利用生物技术成功繁殖报春苣苔,2007年成功实现野外回归。

华南国家植物园同样具有提升自然、文化科普教育功能的良好基础。园中还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的恩师朱澄墓也坐落在这里,2002年7月,朱澄墓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在华南国家植物园的龙眼洞中,人们可以参观飞鹅岭新石器时代遗址。龙眼洞所在的飞鹅岭,曾出土了大批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和陶片以及13处文化遗址。

国务院在设立国家植物园和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批复中还强调,国家植物园应“体现国家代表性和社会公益性”。

据住建部《2020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广州是中国内地主要城市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高的城市。在有90余年历史的华南植物园基础上建立的华南国家植物园,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现有38个专类园,迁地保育植物个分类群;植物园拥有3个研究中心、1座植物标本馆、2个国家级野外台站和3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华南国家植物园有何独特?

依靠迁地保护实现与就地保护的相互补充,是完整保护植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位于北京的国家植物园地处温带,而华南国家植物园则位于亚热带,两个园区属于不同的气候带。在迁地保护植物类群上各有特点。更重要的是,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和植被类型多样,在我国建立的近200个植物园(树木园)中,还有更多植物园具备加入“国家队”的潜力。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华南国家植物园依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设立,目前已实现了报春苣苔、杜鹃红山茶、虎颜花、龙州金花茶、猪血木、广东含笑、绣球茜等36种华南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回归。 图为工作人员对兜兰进行增殖处理。 新华社记者 邓 华摄

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与迁地保护,是我国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力度中的重要一步。完善就地与迁地保护体系、创新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等中国实践,为全球保护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恢复生态脆弱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人们有理由相信,以国家植物园和华南植物园为开端,中国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将会出现更大规模的扩展。通过迁地保育珍稀濒危植物、特有类群和重要经济植物,中国的国家植物园体系能够为保护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世界和谐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从体系特征来看,位于中国西南的昆明植物园,其覆盖的云南高原、横断山区及青藏高原区域,植物种类异常丰富,蕴藏着重要的国家战略生物资源,是全球3个山地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与位于温带的国家植物园、位于亚热带的华南国家植物园不同,昆明植物园属中亚热带内陆高原气候,丽江园区海拔纵跨2680至3600米,高差近1000米,呈现出典型的立体气候背景和山地垂直植物带谱。

国务院在设立国家植物园和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批复中还强调,国家植物园应“强化自主创新,接轨国际标准,建设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从国际同业发展趋势上看,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20世纪末便开始鼓励对濒危植物进行迁地保护,植物园成为濒危物种的“诺亚方舟”,承担物种收集并在其栖息地破坏或退化期间保存物种的任务。在此背景下,对植物园的功能界定,也更强调植物迁地栽培、收集植物材料并进行科学记录等内容。由此可以期待,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将会在上述多个领域继续发力,成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尤其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一环。

文章来源:《植物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zwkxxbzz.cn/zonghexinwen/2022/0804/1997.html



上一篇:中国科大团队揭示植物生长素“搬运工”工作全
下一篇:植物生长素转运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植物科学学报投稿 | 植物科学学报编辑部| 植物科学学报版面费 | 植物科学学报论文发表 | 植物科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植物科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