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专访“巨树计划”发起人奚志农:能感受树的每(2)

来源:植物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0-17 10:3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九派新闻:拍摄是可以盈利的吗? 九派新闻:现在感受到影像在保护自然上起到了哪些作用吗? 九派新闻:等身照能够直接地传达出这种震撼吗? 九派新

九派新闻:拍摄是可以盈利的吗?

九派新闻:现在感受到影像在保护自然上起到了哪些作用吗?

九派新闻:等身照能够直接地传达出这种震撼吗?

九派新闻:拍摄巨树与其他摄影题材相比,独特的是什么?

奚志农:自己要做的事情,怎么会有辛苦这个词儿呢?没有人请你去,更没有人逼你去。就我拍摄动物都快40年,没说过一个字的辛苦,说就没有意思了,那谁让你去做呢?

奚志农:这跟摄影圈子八竿子打不着。拍摄巨树,之前没有人做这个事儿,“野性中国”又是一个致力于用影像的方式来推动自然保护的进程,用影像来提升中国公众对自然的认知和保护意识的组织。就完全是出于一种责任、天职、使命,没有人做这样的事儿。全世界也只有三个地方在做。

10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野性中国”工作室、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林业和草原局等组成的“中国巨树科考队”发布了“中国第一高树”云南黄果冷杉的准确高度83.4米,同时发布了巨树等身照。此次发现创造了中国巨树新的攀测和采集纪录。

九派新闻:您之前拍摄了很多野生的动物,拍摄动物与巨树的不同在哪里?

九派新闻:“巨树计划”就是在拍摄大树杜鹃时成型的吗?

奚志农:去年我们就在沟通,一直在问那边的情况。事实上,在藏东南有中国更大的、更高的树,这是一个共识,毕竟那边有中国最好的森林。之前有一个朋友,也对那边情有独钟,我和他也做了很多的了解沟通。当时觉得,藏东南肯定是我们的重点的一个方向。只不过那个时候不知道那边具体高到什么程度。

奚志农:这个事情要追溯就很远了。在2009年,国家地理拍了红杉,2012年又拍了巨杉,都是北美的。红杉是世界最高的,巨杉是世界最大的,有这两个先例,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拍世界上最大的杜鹃花,就在云南。当时在2012年前后,也去和高黎贡山保护区的朋友来讨论这个事儿。但是那个时候一没有无人机,二没有攀树的资源。当时也做了一些设想,比如说用脚手架等等。但是完全不现实,就被搁置了。

【1】第一次拍摄想法2012年就产生

【3】用影像的力量促进自然保护是我们的使命

奚志农:毫无疑问的,任何一个人站在这么一个七八十米高的树下,这是一种多么震撼的感觉和力量。

九派新闻:拍摄会觉得辛苦吗?

九派新闻:以“巨树计划”的名义做了一些什么活动呢?

奚志农工作照/图:野性中国工作室

奚志农:开玩笑地说,这是因为我们而起的关于大树的“竞赛”。我们在去年10月份发布了一颗72米的树,今年5月份的时候,北大发了一棵76.8米的不丹松,发布了不到一个星期,植物所就发布了这颗83.4米的黄果冷杉树。当时我们是觉得,这仅仅是发布,单发一下高度,没有更深入细致的内容。你要去拍他的等身照,要让科学家去到这个树的上面,这样做的话,这个事情才完整。

九派新闻:您认为拍摄巨树的意义是什么呢?

奚志农:最初的时候只是想,国家地理的摄影师已经拍了全世界最高和最大的树,中国有一个全世界最大的杜鹃花,那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一种方式来拍呀。但是当年没有实现,就一直到了2018年才实现。后来才慢慢成形,持续的拍下来。

九派新闻:这次看到很多报道说咱们是“中国巨树科考队”,是这样称呼吗?

九派新闻:您拍摄巨树的时候会感到震撼吗?

九派新闻:这次怎么得到黄果冷杉的消息的?

巨树的等身照是由摄影师奚志农带队进行拍摄的。他今年58岁,是中国的野生动物摄影家和环保主义者,也是目前唯一入选“国际自然保护摄影师联盟”(iLCP)的中国摄影师。他是“巨树计划”的发起人,也是公益机构“野性中国”的创始人。

奚志农:我们“巨树计划”最初的策划案是在2018年的1月份就已经出了,是在拍大树杜鹃之前。之后也不敢说每年一次,2018年拍了大树杜鹃,2019年拍了铁杉,2021年拍了秃杉,到今年拍了这个黄果冷杉,“巨树计划”也是一步一步的在完善的。任何事情都肯定没有一开始那么完美,很多想法也是不停地在完善当中。

文章来源:《植物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zwkxxbzz.cn/zonghexinwen/2022/1017/2022.html



上一篇:我国科学家发现植物吸收氮肥的关键基因
下一篇:科学家发掘单子叶植物NLR抗病毒基因

植物科学学报投稿 | 植物科学学报编辑部| 植物科学学报版面费 | 植物科学学报论文发表 | 植物科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植物科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