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亚洲首位!这个荣获“李比希奖”的科学家,与

来源:植物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8-11 09: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北仑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对北仑感情深厚,在宁波北仑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论走到哪里,宁波北仑都是我的牵挂。”朱永官说,非常感谢宁波市委、市政府和北仑区委、区政

“北仑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对北仑感情深厚,在宁波北仑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论走到哪里,宁波北仑都是我的牵挂。”朱永官说,非常感谢宁波市委、市政府和北仑区委、区政府对他的关注和厚爱,近几年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宁波市北仑区的支持,他永远感恩北仑这片人文厚土的滋养,未来将在土壤微生物和土壤污染方面继续探索研究,为国家多作贡献;也会一如既往、不遗余力为宁波站和宁波市北仑区创新发展集智聚力。(来源:蓝媒联盟·北仑区传媒中心 记者 李平 通讯员 牛鸣川)

今日,记者在北仑区科协获悉,8月3日,与北仑有深远渊源的中科院院士朱永官,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李比希奖颁奖仪式上,成为唯一获奖者,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科学家。

据记者了解,朱永官院士与北仑区有深远渊源。2011年,时任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所长的他,与宁波市和北仑区政府深度对接,筹建中科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亲任站长至今,为宁波站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近几年,他把自己的主要研究团队放到宁波站,建立城市土壤与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组,取得了许多国际级科研成果,为宁波站的发展和北仑区的创新支撑作出了巨大贡献。

李比希奖于2006年由国际土壤科学联合会设立,该奖以十九世纪德国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李比希命名,每四年评选一次,每次仅一位科学家获奖。李比希被誉为“有机化学之父”,他率先提出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奠定了现代农业化学的科学基础,有力推动了化肥工业的发展。该奖项旨在表彰科学家在土壤科学应用研究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特别是在提高粮食安全、改善环境质量或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开发等领域的新发现、新技术等。

朱永官是生态环境学家,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中科院宁波城环站站长。近日,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李比希奖颁奖仪式上,朱永官成为唯一获奖者,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科学家。

“中国土壤科学工作者要始终立足中国大地,围绕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以百倍的努力,坚持不懈,作出得到国际同行认可的科研成果。”朱永官院士在颁奖仪式上感言道。朱永官1967年8月出生于浙江桐乡,1998年获得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他长期从事环境土壤学和环境生物学研究,近年来致力于采用多学科方法解决土壤环境问题,在土壤污染与修复、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等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研究成果被转化为全球政策,特别是关于土壤砷污染和抗菌素耐药性的相关政策。朱永官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农业科学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自2016年以来,连续6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文章来源:《植物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zwkxxbzz.cn/zonghexinwen/2022/0811/2000.html



上一篇:「豫健科普」《膳食指南》轻松读:什么是植物
下一篇:中国科研人员在横断山区发现植物新种旱谷蛇藤

植物科学学报投稿 | 植物科学学报编辑部| 植物科学学报版面费 | 植物科学学报论文发表 | 植物科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植物科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