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植物科学学报》征稿要[09/01]
- · 《植物科学学报》投稿方[09/01]
- · 《植物科学学报》数据库[09/01]
- · 《植物科学学报》栏目设[09/01]
- · 《植物科学学报》刊物宗[09/01]
给植物画“写真”的人(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 为什么费力解剖、观察,给植物画这样一幅画? 给植物绘制直观的科学画,是现代植物分类学的传统。在华南国家植物园,植物科学画画师刘运笑就是专
?
为什么费力解剖、观察,给植物画这样一幅画?
给植物绘制直观的科学画,是现代植物分类学的传统。在华南国家植物园,植物科学画画师刘运笑就是专门给植物画“写真”的人。目前,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在全国仅剩不到10个。
刘运笑说,植物学家发现一个新种时,要将其解剖,找出它和其他种的区别和重要特征,而要发表这类新种时,就需要找画师画一幅黑白墨线图,就像一张证件照一样,这是行业里延续的传统。植物科学画能突出科研人员的研究重点,让读者一目了然认识到植物的特征。
?
?
?
服务科研的植物“证件照”
刘运笑小心翼翼地展开标本吸水纸,里面压着的是科研人员新送来的标本——一株细弱干瘪的植物,它通体呈黄色,仅有五六厘米长,茎又短又细,茎上的花朵好像已经被压得粘在一起了,上面密布着极细小的黑点,很难想象它在野外生机盎然的模样。
?
?
拿到这样一个干标本后,画师通常会先采一朵花或一片叶用水煮,使其恢复舒展。由于植物科学画需要展示细节解剖图,画师不仅要持画笔,还要善用解剖刀。刘运笑以水玉簪科植物举例,它小巧的花瓣“肉肉的”,被压成标本后也偏软,将其展开十分困难,解剖针一戳就是一个洞,很容易将内部结构戳坏,因此要格外细致。
“植物哪里有托叶和腺点,长的是刺毛还是茸毛,这些重要特征都要特别留心。如果发现了特殊结构,要画一个放大的特写。”植物的叶柄、花朵的柱头和花药等有多长,也要一一测量尺寸,再依据比例在画纸上放大或缩小。
刘运笑在办公室展示她的植物科学画。新京报记者 张璐?摄
?
正式画画之前,“看镜”步骤必不可少,即把植株解剖后放到显微镜下,仔细观察花丝、花梗、子房等结构。与在大自然中写生不一样,刘运笑的大部分工作在办公室中完成。“盯显微镜,一盯就是一上午,眼睛痛得很。”她说,比如菊科植物的花朵其实是一个花序,由不同的小花组成,这些复杂的结构给观察和绘画都带来了挑战。
毛笔变成了蘸水小钢笔
?
当年即将毕业的刘运笑学国画出身,她画的山水、鱼鸟飘逸灵动,创作时还喜欢将想象力倾注其中。但画植物标本必须以科学为基础,要呈现客观事实,不能自由发挥,这让热衷创意的艺术生觉得掣肘。但在老师的推荐下,她还是先到植物园“考察”了一番。
?
“以前老同志很多书出了就出了,连名字都没有(印在书上)。”刘运笑说,最初入行时,她曾经将画作原稿给科研人员拿去发表论文。直至2012年方便扫描后,她才注意保留自己的原画。
在刘运笑之前,曾有一个男生工作了一年就离开了,而在她之后,也再无新的画师常驻于此。她带过四五个徒弟,但这些年轻人最终都没有坚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画师要耐得住寂寞,这里的工资跟走入社会搞艺术的收入,还是有差距的。”罗世孝坦言。另外,画师需要重新学习植物学,这也是一个挑战。以前的画师画一朵花,会搭帐篷守在植物园里,就为了看花是怎么开的,还有的人跟着科学家一起去野外考察、采集,有的也成了半个植物专家。他认为,默默无闻的植物科学画画师应该收获更多关注。
?
?
近些年,华南地区新发现的植物,大部分都是由她绘图的,也有北京的科研人员特意来找她。科学画需要先用铅笔画草图,经科研人员审稿确认无误后,再用钢笔上墨。让刘运笑自豪的是,她的画作很少被要求修改。
?
一株植物,被定格在一张画纸上,栩栩如生。
华南国家植物园标本馆中展示的植物科学画。新京报记者 张璐?摄
除了插着铅笔和小钢笔的笔筒,刘运笑的办公桌上还放着显微镜、解剖刀。画植物科学画,与对着植物写生不同,画师不仅要有绘画技巧,还需要具备植物学基础知识。
解剖植物的画师
?
?
新京报记者 张璐
刘运笑画的豆科植物科学画。受访者供图
听说植物园来了年轻画师,除了即将退休的余峰,之前退休的绘图室老师也经常回到植物园来指导。前辈告诉她,线条不要画得太细,画得太精细,印书缩小时会黑作一团。“这也是植物园传承下来的绘图风格之一,注重印刷效果。”
文章来源:《植物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zwkxxbzz.cn/zonghexinwen/2022/0919/2010.html